对话瓦西列娃的日记本:欲望之镜中的发现与重构
性与欲望是人类最原初也最私密的领域,但对于瓦西列娃的日记本(twi:@Vasileva1122Ins & TikTok:vasi1122)来说,这却是她一直在公开探讨和分享的话题。在对瓦西列娃日记本的专访中,瓦西坦率分享了自己对性、自我和人际关系的独特见解。作为一位勇于突破禁忌的女性,瓦西从艺术创作,到夫妻生活的维系,再到BDSM探索中的自我认知,无不展现了她对欲望与身体高度开放的态度。她认为性不应只止于生理需求,更是一种自我表达和自我发现的方式。正是通过不断探索,她逐步走出了传统性别框架,重新定义了女性气质。然而,瓦西的思考却不止于此。她还就婚姻关系中的平衡、性别权力关系等现实议题阐述了独到见解。有时大胆尝试,有时又蕴含反思和怀疑,瓦西就像是古希腊神话中那个大胆直白的女诗人萨福一样,引导我们窥视人性的本真面目。她的话语就如一面明亮而刺目的镜子,召唤我们跟随她一起进入情欲与智慧并重的世界。
我在推特上关注瓦西很多年,在几年前她发订婚时的照片注意到的,意外的以一个他者的身份见证了瓦西这几年的变化。我不知道该如何用一段话来概括或介绍瓦西,或者说我的任何一种介绍都隐含了对瓦西的刻板与失真。我只能用一种主观的感觉去描述,在采访瓦西的这段时间里,我总想到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e),这不是一种偶然,瓦西和阿布的一些共性给我相似的感受,对自我、精神与躯体的强烈探索欲,身上所饱含勇气与无畏,也都整合了女性身份的标签。是的,最后这一点是瓦西让我想到阿布最直接的原因,她们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无性别的自我状态,并持续的对自我深入探索。我很少能感受到瓦西受到女性“生理与社会性别”的拉扯与割裂,瓦西似乎已经内化了女性身份,或者说她毫不在意女性身份所带来的好坏,只把“女性”当成自我探索与独特体验的一部分。以下是对瓦西列娃的日记本(下文简称瓦西)的采访:
自我与成长探索:
KinkQuest:我知道瓦西在性上的探索并非原地踏步,而是经历了很多阶段。瓦西可以以自己的理解介绍一下瓦西都经历过哪些探索阶段么?
瓦西:我的经历整体感觉是比较“常规”的:
我感知自身性癖比较早,但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被扭曲太多认知,也接受了相对完善的性教育(主要来自书籍、社会外界),成年前家里管得比较严,基本都集中在自己写作情色小说/阅读/观影上,思路探索多但实践探索少,我觉得这对我个人来说是比较幸运安全的一种模式。
成年后的性探索也基本都是与伴侣,是在两情相悦的平等情况中推进的,有想法转变或者困惑都能随时沟通。
KinkQuest:瓦西觉得对于初探BDSM的新人,您认为他们应该寻找什么样的经验?同时,有哪些是他们应该避免抱有的期望或误解?
瓦西:整体来说我还是鼓励尝试的,只要在一个能保护好自身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多通过实际经验去探索,包括但不限于同好沟通探讨、相关活动、规范的实践。我倒不觉得非得在熟识各大心理学理论之后才能“入圈”,有些人把bdsm议题定义得太严肃了,所谓的圈的本质是共享和表达,始终是要回归到人与人本身的情感链接上的。了解理论是完善自己思考的一种方式,但不是门槛。当然,连尊重的界限都划分不清楚导致实践失败的人,出的问题也不在于不懂bdsm,而更可能是不懂做人。
KinkQuest:瓦西觉得女性的自我是什么,女性的性与身体又是什么?女性的自我发现和性身份认同在BDSM探索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女性如何在BDSM实践中重新定义或强化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接受?
瓦西:我有时候感觉“自我”是一种在流动的处境,特别是在bdsm的语境里,当角色关系给自己设置了一种行为模式、且这种行为模式跟自己的理性的认知出现反差的时候,就会激发一次新的思考。
比较典型的是异性恋女m/sub身份:我是在与现实中叱咤风云的自我形象做对抗,在反差中找叛逆的快感吗?我是在借一个男人去建造一个理想自己的模型,去代替我鞭策自己直到成为未来的支配者吗?我是在重复父系长辈带给我的痛苦,并期望从这个新的父亲身上获得不一样的关系结局吗?……
因为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会面临思考女权主义时对自身产生的困惑和不安,如果我这么做,我是否不配成为女权?我是否就不再能成为主体?就算我是女s,难道我就能摆脱男性对我无形的规训了吗(比如要求我高跟黑丝超短裙,调教他只是换种方式去服务于他的性幻想)?女性在关系中习惯性以第二性去理解处境,也会让找自我的路途出现更多困难。
但是不得不说,这种持续自我博弈的过程会激发更多认知,所以我更倾向认为一位bdsm活动中的女性会成长得很快,只要她不放弃思考,必然会因为这种难度系数更高的性活动模式去更深入地自我觉察。
KinkQuest:瓦西提到的第二性让我想起了波伏娃的著作《第二性》,她强调,女性的“女性角色”是人为构建的,同时她也认为,女性的觉醒并不一定是要成为男性或者超越男性甚至毁掉男性,而是可以吸收,保留女性角色的优势(诸如共情、体贴等),同时吸收男性角色的特点(诸如勇气、探索等)。我在瓦西刚才的回答里,感觉瓦西是对波伏娃的这段话做了一种解答,表达的是无论我们如何挣扎与反抗,到最后都摆脱不了“性别”的标签,我们只能在规训与被规训,投射与被投射,主体与客体之间流动,我们没办法进入到一个“无尘之地”,没办法生活在一个没有性别没有投射没有主客体关系的世界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不同身份里去挣扎、感受、反抗与整合。是这样么?
瓦西:我是这么感觉的,理想化“无尘化”某些时候可能适合成为女权行动的口号,但它不适合、也很难真正成为践行策略。反之,可能主客体的流动、两性的鸿沟与对彼此的不解才会持续激发两性之间的运转,形成动态平衡。男女性之间天然的亲密关系会让斗争变得更困难更多元,但某种程度上这是有利于人类关系发展的。
KinkQuest:回顾在BDSM实践中的旅程,有哪些瞬间是会让瓦西认为对您的自我成长有影响的?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你?以及瓦西如何看待和处理BDSM关系中的权力动态?这在您的个人关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瓦西:好像没有某个特别关键的瞬间,可能是某个阶段吧。我觉得第一次跟先生讨论到我对bdsm的需求的时候,他的支持给了我挺大的宽慰的。他没有表露出任何下定义的倾向,去决断性癖“好”或“不好”,而是让我把想分享的都说出来,我在他面前总能比较坦然地去表达且建立信赖。
“权力动态”指的是支配者和臣服者的关系吗?我个人也比较支持流动性理论吧,“m/sub才是支配者,因为ta赋予了s/dom权力”和“s/dom就应该全方位高于m/sub并全权指引”这两种说法我都觉得相对极端了,我感觉权力动态可能取决于两个人在交互过程中欲望程度和控制程度之间的关系,当臣服者的欲望远超于支配者时,ta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需求可能就会更影响支配者的决断,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会感觉像是臣服者在引领关系和性活动的节奏。回归到我个人身上的话,我现在基本能跟自己属性的多变性和解了,如果发现自己的需求和角色在转变,就去和伴侣讨论它们就好(其实近年来一直在变,所以也一直在思考:)
KinkQuest:之前翻译的两本 D/s 书的作者是个心理学博士,她强调了bdsm与心理咨询的差异在于直接的规训,这也成为了我最近思考的一个议题,就是“纯粹的爱或许只是健康成长的一半,规训也很重要。”有些时候规训似乎可以帮助我们走过一些自己难以走过的坎儿。这应了两种心理性别角色,即爱的母性与严厉的。爱让孩子体验到自我,而规训可能会让孩子学会融入社会与处理情绪。所以我在想规训并不一定是坏的,有计划和克制的规训似乎可以帮助人们变得更好(这里我想到了爆裂鼓手,那种规训虽然很让人痛苦但也促成了极大的成长)。瓦西是如何感受和思考bdsm里规训对于人格自我的作用的?以及瓦西认为一个好的s/dom该是什么样?
瓦西:我蛮同意你的看法的,以我自己为例的话,我其实对s/dom的诉求是在寻找一个成熟版理性版的我自己,我野心比较大,会期待自己成为一个能量强大的主体角色(无论是关系身份还是社会身份),所以我认为一个以爱为基底、但同时能创造规训语境的理性伴侣对我很重要——即使这个语境是性活动场景,相比起子女教育中的父性规训也要更虚拟。
但我觉得规训与否始终是看个人需求,如果一个人只是想体验与社会要求相异的、做抖m的快乐,本身没有太多矛盾或重建心理框架的需求的话,那ta可能找个“工具人”去单纯揍ta一顿会更好。这也是我们所知的sub和m比较明显的区别。
我会觉得一个好的s/dom除了个人有能力、有目标之外,更需要的是与ta自身的控制欲相匹配的强大的沟通能力和共情力,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是很难真正引导他者的。
再然后,内核能自洽就更好,但我其实觉得一个内核非常自洽的人反倒不一定会主动选择做支配者,更多的情况是ta内核有不稳定性,所以需要把天平弄倾斜去探索自我,成为支配者这件事本身对ta而言也是一种自我觉察甚至是“治疗”过程。
KinkQuest:我也注意到瓦西提到自己也有外貌焦虑,这一点是让我没想到的。因为在媒体上,瓦西可以大方自信、不迎合他者投射的展示自己的身体,瓦西的外貌焦虑是从何而来,自己又是如何理解它的?
瓦西:这是我的一个成长过程,其实比起早年,我对自身外貌的认知已经进步了不少,比如我现在p图程度越来越低,跟我找到了自己的表现力的优势也有关。但外貌焦虑仍然存在,可能是我对自己内核力量仍不满的一种侧面体现,因为我太追求完美,有时候一张照片原图明明已经有90分了,但我还是要将它修缮到100的程度。平时待人处事也是同理,经常抠自己细节,但毕竟知识储备、工作能力这种事情比较抽象,所以我把这种不满转化了一部分在对外貌的要求上,毕竟外貌更好掌控。总之,自己的成长还任重道远。
KinkQuest:人类本身对于自身不能掌控的东西就会感到焦虑,包括完美主义焦虑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对于失序的恐惧,这也是自我和解的一部分,接受自己必然要面对一个混乱失序的事实。我能理解是因为职业的关系,很多人会陷入到追求“完美”的结果里不能自拔,这让我想到了过去我们应该都听过的那个故事,只要在驴脑袋钱吊着一个胡萝卜,它就会一直走下去。瓦西是怎样体认到这种“追求完美”的竞争性焦虑可能是有问题进而停下来思考的?
瓦西:可能因为不想永远这么累吧(笑)。就单从我对外貌的在意来说,我是因为感觉到自己的两面性才会渐渐感觉“这可能是个问题”的:我上学上班从不化妆打扮,但在出行聚会、社交媒体上又会过度打扮(这里的过度指自己会高精力消耗、在意自己完美度),那么我会感觉自己对于外貌这件事其实很双标,我在刻意为打扮的功能性排序并将其视作无形的任务,而不是因为自己这么做会轻松愉悦。我感觉人还是该多做让自己真正快乐和有价值感的事情。
关于自我表达与社会投射:
KinkQuest:我想每一个关注瓦西的日记本的人,都有自己对待瓦西的认识,每个人认识的瓦西都是不同的,但我很想听听在瓦西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你又会如何去理解自己?
瓦西:我会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很酷的人,有时候会感叹自己的成长很飞速。瓦西是我当初用推特的时候给自己乱起的名字,不知不觉已经跟随我到今天了,我也会对瓦西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对性议题、欲望角色、隐私与禁忌去不断思考的自己感到满意,我知道这是我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我并不排斥外界对我的定义,比如现在会出现一些怀旧言论,类似于说觉得当年懵懂青涩只发性爱内容的我更能激起欲望等等,我现在都能比较平和地接受各种外界解读,我只是觉得自己必须身在田野才能做调查。
至于是否理解自己是个伪命题,在阶段性的理解自己之后,马上就会产生新的困惑。所以有时候我会更希望直到我死时,都不必对自己的人生去下定义,我的目的是表达,所以有新的问题、新的理解才会有新的表达。
KinkQuest:这就是瓦西刚才提到的自我的流动性?
瓦西:可以这么说!它也是种自然的进化,我会觉得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
KinkQuest:在古典精神分析当中,攻击性是一种重要驱力,和性欲并列,它既可以驱动愤怒和攻击,也可以指向自己引起抑郁,同时它还可以转化成创作动力和创作灵感。瓦西在我关注的这三年来变化是很剧烈的,我注意到瓦西有很多的表达,但和很多其他正在成长的人相比,瓦西既没有表现出过多向外的攻击性(如敌意等),也没有让人感受到太多的向内攻击(如悲愤或抑郁等)。瓦西是如何使用攻击性来促进个人成长与认知的?在创作当中瓦西有这种表达么(像弗里达一样把痛苦转化成灵感)?以及瓦西是如何处理社交媒体带来的内耗的?
瓦西:跟我身处的创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学艺术的缘故,我一直都处在非常自由和包容的环境,很少感到自己的想法不被社会认可,这点很幸运。且“内心的矛盾感”很多时候会被公认为是更适合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源,我便会顺其自然地使用它们,攻击性都在我的作品中了。
还有因为我情绪敏感,很怕吵输所以干脆不吵,可能看起来像是没有对外攻击性,其实我经常默默生气的(笑),只是会为了将来某天可以更有力地回击而选择现在先忍下来,化敌意为学习动力lolll
KinkQuest:哈哈,瓦西说很怕吵输这一点没想到。
瓦西:社交媒体目前没怎么引发我的内耗,因为我已经有了自己喜欢的表达体系和议题,所以受众度对我来说不是第一位的,只要有表达空间我就觉得很好了,何况还会时不时收到一些人的支持和高质量回应~
性别角色与人际关系:
KinkQuest:瓦西如何处理在婚姻当中的自我与家庭的平衡?当下有很多人恐惧在亲密关系尤其是婚姻关系当中,自我的丧失,瓦西的自我在婚姻当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瓦西:我的例子可能不太典型,因为我们现在除了事实婚姻关系之外,并没有承担更多的家庭角色,我们大龄念书、无房无车、不与父母同住、特别目前还无孩。结婚这件事对于我们来说算是一个角色挑战的小尝试,但因为后来大家都重回校园了,暂时还没有感受到与恋爱关系的明显差异。如何成为父母应该是我们人生下个阶段的巨大挑战,我觉得到那时候应该会有很多翻天覆地的观念变化的。
KinkQuest:那很期待瓦西以后新阶段的新变化~
KinkQuest:因为我知道瓦西已经结婚了,所以想问的是女性和男性关系的问题。我知道很多女性一方面知道自己并不是同性恋,另一方面又对男性很恐惧或失望。男生也会感觉女生任性、难以沟通。瓦西是如何看待厌男与厌女情绪的?我最近刚好在重看性爱自修室,和中文网络相反,剧里的年轻人虽然笨拙但可爱,还依旧渴望彼此靠近,我们是丧失了什么才导致今天的相互厌恶么?瓦西可以谈一谈自己的先生么?以及自己和先生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
瓦西:我对厌男和厌女是持完全中立的态度的,我不觉得这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个必经阶段。宏观来说我也并不相信两个性别群体可以达成非常理想化的合作。性爱自修室的故事和角色本质上是一种性教育理想模型,是经过筛选的典型案例,我相信如果东亚有这种类型的教育剧集,也必然能展现青少年的懵懂纯粹和对性的向往。但是越矛盾、越容易引发对立的问题会更容易在网络上传播,不同深度的观念都被合并在一起,并被直接定义和分类了,大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强化自己所属的性别群体的刻板观念,就导致了现在看到的女性厌男和男性厌女仿佛是政治正确的局面。
另一方面来说,东亚女权发展的情况跟欧美是有差异的,社会环境不同导致公共性别体制分配不同,也导致了性别问题发展模式的不同。在两个性别都会感受到压抑的集体至上的社会环境中,很难去期待大家能轻松平和地对谈。
(与先生的关系下个问题一起说吧)
性欲望与人际动态:
KinkQuest:瓦西如何理解婚姻或亲密关系当中的夫妻性关系与自我性欲望不协调的?瓦西和先生和谐么(笑)?瓦西是如何处理它们的?以及瓦西和先生相处的边界是什么?
瓦西:这里抛开体力问题,只谈心理预期和对方行动的落差:
说得不好听点,天天想东想西的人哪有(性)关系和谐的道理,如果我俩都是体育生可能会和谐很多lolll。我觉得阶段性不和谐是很正常的事吧。不过先生与我的沟通非常频繁,我们俩都是一件事情掰不到内核不罢休的类型,在内核问题上达成共识后,性关系谁主动、谁做什么就只是个行为,我们就默认不必太过苛刻地要求对方时刻活在角色扮演里,有时候可以放彼此一马(也是放自己一马)。这种态度可能也是我们之间不断在更新的边界感,比如对方不愿意做某些事是否在当下有新的思考和目标,对方是否近期自我认同发生转变,对方遇到某个困难时需要的是陪伴还是干预,即使是伴侣也不能全盘掌控对方的选择。
KinkQuest:我注意到瓦西在了和先生时,“沟通”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词汇。
瓦西:对,我一直觉得实时沟通是经营关系的最重要优势,两个人都不能懒,也要不断通过建立对对方的信任从而达到不再回避。
KinkQuest:我也发现,瓦西和很多人不同,并不抗拒被物化,甚至很多时候,瓦西也会主动物化自己,我想很多人很害怕被物化的一个原因是害怕失去自我,在面对被物化的感受时,瓦西是如何保持自我价值的感知和表达?瓦西有采取什么策略来平衡外界的欲望投射和内在的自我认同?
瓦西:自我物化是我的思考游戏,在不同的阶段会给我不同的感受,外界对我行为的反馈也像是续写这种游戏的关键npc。在一开始我这么做可能更多的是纯粹从性癖出发的新鲜感,但慢慢地我的思考变明确了,再受到外界物化时我就不太会受到影响了,这些言论对我的意义就是最终都被我纳入了研究范围。我希望将来有一天,物化也好、被物化也好,都会彻底成为我创作的一部分行为艺术。
外部认知与期望:
KinkQuest:瓦西也知道有很多人喜欢你,尤其是很多女性,会把你视为榜样。很多人都期许自己可以像你一样拥有勇气等,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自己的难题。瓦西如何看待偶像力量?瓦西有自己的“偶像”么?
瓦西:不至于啦哈哈哈哈不是什么特别有代表性的成功人士,甚至这几年里我也会阶段性地自我攻击,觉得自己态度还不明确,还不能像自己预期一样去更成熟地表达,等等。不过慢慢地我感觉到自己的一种“使命感”,可能这也是我在继续思考与性和自我身份相关的问题的原因。
我希望自己建立的这个表达性与欲望的空间里,能给更多女性一种开放性的选项,告诉自己“这样也是可以的”,这样去爱、这样去被爱、这样去做爱(多种语境的做),我也会持续去让自己的表达更优化些。
我有很多喜欢的女性艺术家和社会学家,波伏娃和伊娃易洛斯(Eva Illouz),她们对关系的研究促发了我很多灵感,铃木凉美是我近年来比较关注的。用身体去做创作的女艺术家都是对我很重要的偶像,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卡米托鲁伊(Camille Toloui)、南戈尔丁等等。
KinkQuest:这个问题其实是问瓦西先生的,他是如何理解与看待其他人在你身上投射的欲望?
先生:我觉得网络上的人,不管最终是对谁,都会找到投射欲望的对象。瓦西的网络形象只是刚好出现在那里,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对象,所以(欲望投射)这件事本身就没有太多的指向性。经过对瓦西的粉丝的观察,我感觉很多忠实粉丝其实并不是冲着随机的欲望发泄的目的而来的,相反很多人是被瓦西的观点吸引,去思考他们自身的议题。所以我觉得在瓦西和粉丝的互动中,想法的传递和交流是第一性的,欲望满足是第二性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觉得欲望的投射不是一件多大不了的事情。
关系维护与情感安全:
KinkQuest:很多人很怕爱的失去,所以会抓紧,让关系当中的两个人都紧绷着自己。在维持长期关系的过程中,瓦西和你的先生是如何处理对彼此的依赖与独立性?你们有采用什么方法来避免过度紧张或担忧失去对方?
瓦西:我觉得害怕失去爱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有的课题,表面上看似都是关于爱,但内在原因其实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去自我剖析,可能会发现自己怕失去的其实是被关注、是控制权、是被认可……找到真正的原因会比较有助于避免过度控制和紧绷的情况。
我直到现在还没办法完全打败焦虑依恋给我带来的影响,但是随着自己不断拆解自己的恐惧和重新建立自我价值,慢慢感觉到真正的接纳不是源于伴侣而是是源于自我,这种情绪也就慢慢地有所改善。至于先生是安全型依恋,处理依赖对他来说不算太难,所以还能额外给到我一部分帮助。
网友提问
1、 如果网络时代没有隐私,那该如何保护自己?
瓦西:我会去联想,我能否承受这个行为导致的结果(只以“我”的标准评判,不要代替与自己无关的社会外界去评判),然后选择自己“能”的那个尺度去做任何事。相比起来我可能是没那么重视隐私的人,跟我生活环境很开明也有关系,我的身份和喜好在我朋友圈子里都是全公开的,所以我对待自我隐私会看起来更轻松。总之每个人都要对应自己的环境角色去做判断,不后悔就行。
kinkquest:瓦西能描述一下身份和喜好在朋友圈里公开是什么情形和感受么?我想包括我在内以及很多网友,可能完全没办法想象这种公开后的人际关系是何情形。我们(至少是我)会觉得那应该是很恐慌、不被理解?甚至更多让人焦虑的不好感受。所以真实的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和喜好后瓦西都经历了什么?
瓦西:倒也不是拿个大喇叭逢人就播报的程度啦,我自己本身其实是一个在处理隐私想法时非常克制的人,会在心里对自己对外表达的限度和方式都有一个排序。我指的公开更多是种心态和灵感分享,不会刻意隐瞒真实观念,但我也不会随意袒露私生活细节,这是比较基础的自我保护。比如我创作可能会讨论性议题,但朋友们大概率只会关注作品和理论本身,不会去给我的私生活下更多定义。还有就是我社交圈里艺术相关人员的比例非常高,我觉得心理学社会学和艺术类大概是三大包容度最高的群体了哈哈哈。
2、 瓦西是如何理解开放式关系的?为何选择这种关系?
瓦西:很多人会说爱是排他的,所以开放式与爱不能共存,不过在我们的解读里会更倾向认为,我们彼此的关系不必再用大众概念的内容去衡量(一对一的相处、无异性密友、婚姻捆绑…),毕竟婚姻关系的本质是为了维稳,当我们的需求已经在亲密交替的时候,维稳行为意义不大。再然后我们目前会感觉到自身的需求很多元,纯粹一对一的探索已经定性并在我们的关系探索里告一段落了,而开放式对我们来说是开展更多触角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想去共同开启更多的可能、更多方式的爱与被爱的解法。开放式不是一夜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有很多矛盾和有理解差异的地方在不断磨合。
其实我们也仍旧保持着“排他”的亲密部分:即使我们之间不是常规定义的关系模式,我们仍然能高强度沟通,继续与彼此分享最深的感受、判断、猜想,感受同喜。
如果将来决定要生孩子,我们应该会自然地回归到一对一,毕竟新的角色建立会带来新探索。
3、 m身份和女性独立冲突么?
瓦西:这个在前面一开始的问题有聊到过,我觉得不同角度讨论吧,我个人感觉是有博弈关系、但它是好事,因为它们之间可以更好合作,去了解维度更广的女性独立议题。性身份角色是自我思考的重要映射,去理解自己性身份的出发点比性身份代表高位还是低位要更重要。我认为不断辩证思考的女性就是独立女性。
4、 瓦西会跟先生吵架么 怎么处理的呢?
瓦西:会,我脾气其实蛮大的,不过我们有一个达成共识的点就是不说阴阳怪气的话,愤怒就直接表达,能不回避就绝不沉默,另一方要无条件接住愤怒,因为情绪本身是合理的,觉得“不合理”只是因为对方的需求与自己的逻辑冲突了,所以只要两个人保持一来一回的沟通,就一定会最终解决好问题。
5、 瓦西保持独立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瓦西:保持独立是一个漫长和不断进步的功课,每天对自己的了解多一点,就会更独立一点。不放弃思考。
6、 如何找到一个好的男朋友?或者在接触男生的时候男生的哪些特点特别重要?
瓦西:我始终认为男朋友是训练出来的(笑),他们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找到跟自己能合作的队友,比起去期待对方是个全盘高于自己的拯救者要成功率更高。合作指的是两个人观念底色相似追求相似,但性格互补,可以在不同困境互相帮助。所以找对象也是一个不断了解自己的过程,对方的特质要根据自己的最根本需求去做选择。
7、 瓦西推荐一本书、一个电影和一首歌吧。
瓦西:书: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
电影:《一一》-杨德昌
歌:《Brutus》-The Buttress ,前段时间在推上分享过这首歌的mv,很cult,接受度高的可以看看,神话故事衍生出的一首女权运动的歌,我觉得很有意思。